高医疗限额就一定比较好吗?
当我们第一次接触财务规划时,最常被推荐的保险之一就是医疗保险(健康险)。
这是我们抵御突发医疗费用的第一道防线,尤其在重大疾病或意外事故发生时,医疗费用可能非常高昂。
但很多人都会疑惑:
「我是不是应该直接买我能负担得起的最高医疗限额?」
答案是:不一定。
相比盲目追求高医疗限额,我们更应该有策略地规划,并且在决定保额时考虑货币时间价值 (TVM) 的概念。
了解医疗规划中的货币时间价值(TVM)
货币时间价值是我们在投资课程中会学到的一个基本原则:
今天的一块钱,比未来的一块钱更有价值。
因为钱可以通过投资随时间增长,而通货膨胀会侵蚀货币的购买力,未来的医疗成本也会持续上升。
我们来把这个概念套用在医疗保险上:
举例:
假设你现在30岁,计划60岁退休,
你估计目前做一次重大手术的平均费用是 RM50,000,
而马来西亚的医疗通胀率大约是 每年8%。
使用未来价值公式:
未来费用 = 现在费用 × (1 + 通胀率) ^ 年数
= 50,000 × (1 + 0.08) ^ 30
≈ 50,000 × 10.06 = RM503,000
也就是说,到你60岁时,同样一场手术可能要花 RM50万!
这说明现在看起来「够用」的 RM100,000年限额,几十年后可能远远不够。
因此,与其一开始就买最高限额的医疗计划,不如采用逐步升级策略:
- 先选择一份符合你目前预算的基本医疗计划
- 随着收入成长,定期检视并逐步提升你的医疗限额,跟上医疗通胀
这样可以在「现在负担能力」与「未来保障」之间取得平衡。
如果预算有限,保险规划的正确顺序
保险规划应该优先保护你的健康和收入,再逐步扩展到重大疾病、意外以及家属保障。
如果预算有限,可以依照以下顺序规划:
- 医疗保险(健康险)
- 保障住院、手术与治疗费用
- 这是你最基础、最重要的第一道防线
- 失能收入保障保险(失能险)
- 若因疾病或意外无法工作,提供收入补偿
- 重大疾病保险(重疾险)
- 罹患重大疾病(如中风、心脏病)时一次性给付
- 癌症保险(癌险)
- 专注保障最常见、最高额的疾病之一
- 个人意外保险(意外险)
- 保障意外伤害、残疾或死亡
- 寿险(身故保障)
- 若有家庭经济依靠者,可提供他们生活保障
这样安排可以优先防范「最直接、最容易造成财务中断」的风险,尤其是那些会影响你赚钱能力的风险。
医疗保险规划的实用清单
当你规划医疗保险时,不要只看年限额数字。
请跟着以下这份简易清单,一步一步建立完整的保障:
- 先建立基本住院医疗保障,避免一场意外疾病就耗尽储蓄
- 再补上收入保障,防止失能期间没有收入
- 加入重大疾病与癌症保障,支撑长期康复期间的费用
- 配置个人意外保障,应对突发事故
- 若有家属依赖,再考虑寿险,保障家人未来生活
随着收入逐渐提升,记得定期检视并提升医疗限额,跟上通货膨胀。
这样能在「当前可负担」与「未来够保障」之间取得最佳平衡。
不要一味追求最高医疗限额。
先运用货币时间价值的概念,估算未来医疗费用,再规划你的保障随时间逐步成长。
依照正确的保障顺序来配置保险预算,先从医疗险这道第一道防线开始,未来再逐步增加收入保障、重大疾病险、意外险等保障。
这样,你就能打好医疗保障的地基,同时守护你的健康与财富,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。
你的健康,是你最寶貴的資產
在財務規劃中,很多人最先想到的是儲蓄、投資或退休計劃,但其實,健康保障才是所有理財規劃的基礎。
一場突如其來的重大疾病或意外,不僅會影響你的生活,也可能瞬間侵蝕多年累積的財富。這就是為什麼醫療保障是每個人理財藍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購買保險的目的,不只是為了理賠,而是為了確保在困難時刻,你和家人的生活品質不會被動搖。
所以,請花一點時間檢視你現有的醫療保障,確保它能夠應付可能的醫療開支與生活需要。如果你不確定從何開始,也沒關係。我很樂意提供免費的一對一首次諮詢,協助你釐清對保險規劃的主要疑問,並為你量身設計一份會隨你人生成長而調整的保障計劃。
如果你想建立一個全面的財務藍圖,歡迎閱讀我其他關於個人理財規劃的文章,幫助你從保障、儲蓄、投資到退休,一步步打造屬於你的理想人生。